《江汉考古》2020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
3 回忆王劲先生
方勤
6 湖北石首土城垸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
17 湖北枣阳周台遗址J1、J2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枣阳市文体旅游新局 枣阳市博物馆
30 2017年湖北随州长堰墓群发掘简报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39 武昌桂子山唐墓M147发掘简报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51 大汶口文化随葬獐牙习俗研究
袁波文 阿如娜 李晓杨
60 安徽江淮地区出土西周甬钟简论
朱华东
67 楚墓棺椁辨识
高崇文
71 秦代南郡属县订补
郭涛
78 从海昏侯墓衣镜看西王母、东王公图像的出现及相关问题
庞政
85 唐代赣江流域丧葬习俗考
刘礼堂 陆晗昱
91 奉节宝塔坪遗址出土“兽面挂饰”功能再探讨
冯恩学 王春委
98 浅谈殷墟青铜器的铸后打磨工艺
翟少冬 朱雪峰 徐宏杰 岳占伟 何毓灵
110 周初会同礼考——从保卣和犁子鼎谈起
黄益飞
117 《肩水金关汉简(肆)》断简缀合十则
姚磊
121 碳十四测年技术前沿:新一代校正曲线IntCal20发布
刘睿良 理查德·斯达夫(Richard Staff)
摘要
●考古发现
湖北石首土城垸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
摘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于2018年11月至12月对湖北石首走马岭史前城址附近的土城垸遗址进行了勘探与试掘,揭露出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了较丰富的陶片、石器和少量玉器,文化内涵主要为石家河文化和煤山文化,为研究走马岭城址周边区域聚落形态与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土城垸遗址;石家河文化;煤山文化
湖北枣阳周台遗址J1、J2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枣阳市文体旅游新局
枣阳市博物馆
摘要:周台遗址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周台村境,西邻郭家庙墓地,是湖北地区所发现保存完好的超大型古曾国聚落遗址。2017年9月~2018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中部进行了重点试掘,揭露了两座周代水井,其中J2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年代相当于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应与郭家庙墓地关系密切,周台遗址(含忠义寨城址)可能是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曾国的一处都邑。
关键词:曾国;周台遗址;水井
2017年湖北随州长堰墓群发掘简报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湖北随州长堰墓群位于随县安居遗址和羊子山墓地东北部,2017年7月到9月为配合武汉至十堰铁路工程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了东周时期墓葬23座,出土了战国人物御龙玉佩等重要文物,为进一步研究鄂北地区中小型楚墓,了解当时社会文化交流与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随州长堰墓地;楚墓;人物御龙玉佩
武昌桂子山唐墓M147发掘简报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摘要:桂子山唐墓M147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桂子山,1955年在华中师范学院建设工程中被发现。墓葬为券顶砖室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带甬道、侧龛与头龛。简报报道了M147出土的陶俑与模型明器14件、陶瓷器皿17件、金属器7件。M147年代应在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700年前后。桂子山M147是武昌地区隋唐墓葬中具有典型性的唐代墓葬,丰富了学界对长江中游唐代墓葬面貌的认识。
关键词:武昌;桂子山;唐墓;M147;长江中游
●考古研究
大汶口文化随葬獐牙习俗研究
袁波文 阿如娜 李晓杨
摘要:大汶口文化时期盛行在墓葬中随葬獐牙勾形器与獐牙。獐牙勾形器多出土于成年人墓葬,墓主人的级别是社会的中上层,他们可能是部落中某种仪式的主持者。墓葬中更多的是随葬未经加工的獐牙,一般握于墓主人手中。大汶口文化随葬獐牙可能与拔牙习俗有关,是受裴李岗文化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獐牙;獐牙勾形器;拔牙;宗教信物
安徽江淮地区出土西周甬钟简论
朱华东
摘要:安徽江淮地区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甬钟主要集中在太湖、长丰、巢湖、霍邱等四处地点。甬钟大致可分两式,分别为属于西周早中期的细阳线乳钉纹界格钟及属西周中期晚段的阴线乳钉纹界格钟。该区域甬钟的年代早于皖南西周甬钟,其埋藏形式特殊,多属于献祭礼器。安徽江淮地区的甬钟很可能来源于长江中游地区。
关键词:安徽江淮地区;西周时期;甬钟;祭器
楚墓棺椁辨识
高崇文
摘要:战国楚墓根据墓主的等级将椁内分隔成多个室,其分室的目的是要分门别类地来放置随葬品和葬具。既然椁内单独构筑成放置棺的棺室,那么在棺室内的木构殓具均属于棺,即使是用厚木板垒砌的葬具,也应属于棺,而不能视为“内椁”或“里椁”。只有这样认定才符合文献记载的棺椁使用制度。
关键词:战国楚墓;棺椁制度;丧葬礼仪
秦代南郡属县订补
郭涛
摘要:南郡是秦帝国南部边疆的核心区和南部管治的桥头堡,从秦置南郡到《汉书·地理志》时代南郡界域和属县变动繁复。其中“若”在秦时仅为乡聚,并未置县,它与“邔” “高成”等行政单元一样在汉代才升格为县级政区,而与“当阳”由县到乡再到县的变化过程不太一致。“枝江” “西陵”有秦封泥资料作为设县证据,但将其视为南郡属县的证据并不充分;“沮阳”和“迣”是秦县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可以明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的“郦邑”也不是秦南郡属县,而是始皇帝所置关中陵县。秦代南郡稳定时期大约辖有16个县。
关键词:南郡;秦县;简牍
从海昏侯墓衣镜看西王母、东王公图像的出现及相关问题
庞政
摘要:海昏侯墓出土的衣镜上的东王公图像和镜掩墨书文字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东王公图像和文字记载,据此可推断连云港双龙汉墓出土的木尺两侧凭几而坐的人物为西王母和东王公。西王母信仰早期流行与上层贵族对得道长生的追捧密切相关,之后西王母具有更多神性和职能,开始流行于社会下层。东王公图像只见于社会上层和东部近海区域,可能与西汉时期上层社会热衷的东海仙境有关。
关键词:海昏侯墓;衣镜;西王母;东王公
唐代赣江流域丧葬习俗考
刘礼堂 陆晗昱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整理经科学发掘并发表的唐代赣江流域墓葬报告数据信息,研究赣江流域唐代墓葬形制特征,随葬品类别和放置特征,墓室砌筑方式、墓砖花纹、龛、砖柱等装饰特征,分析诸方面特征蕴含的地域丧葬观念和体现的墓葬功能,总结唐代赣江流域丧葬习俗。
关键词:唐代;赣江流域;墓葬;丧葬习俗
奉节宝塔坪遗址出土“兽面挂饰”功能再探讨
冯恩学 王春委
摘要:近年来,类似奉节宝塔坪遗址2001ⅠF4“兽面挂饰”的遗物多有出土,笔者据其形制、出土位置和伴出遗物等,对比隋代明器陶屋、唐代懿德太子墓的石椁等正脊脊端的兽面脊头瓦装饰和推测为“吞口”的相关考古材料,认为其应为唐代装饰于房屋正脊上的兽面脊头瓦,而非吞口。该“兽面挂饰”应为目前所公布的考古资料中唯一能够确认放置于房屋正脊处的出土脊头瓦实例,对于研究古代建筑脊饰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宝塔坪遗址;兽面挂饰;脊头瓦;吞口;懿德太子墓
●科技考古
浅谈殷墟青铜器的铸后打磨工艺
翟少冬 朱雪峰 徐宏杰 岳占伟 何毓灵
摘要:打磨是青铜器铸后的重要加工环节,学术界鲜有讨论,殷墟孝民屯遗址出土的数千件多种形状的磨石为认识这一工艺提供了材料。本文在打磨实验和对孝民屯遗址出土青铜器铸后痕迹观察的基础上,认为遗址出土的球状和有正圆平面的扁平状磨石可能不是用来打磨青铜器的,铸后打磨使用的磨石大多为中细粒的长石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打磨内容包括青铜器铸造后留在铜器上的范线、模外范内涂层的涂刷痕迹,以及因铸造缺陷而产生的坑洼不平等痕迹。
关键词:殷墟青铜器;磨石;铸后痕迹;铸后打磨
●古文字研究
周初会同礼考
——从保卣和犁子鼎谈起
黄益飞
摘要:保卣和犁子鼎所记关乎成王岐阳之蒐,其本质是会同之礼。排比二铭干支可知,乙卯日二伯之一的周公殷见东域诸侯,曾为周南之地,其地为周公所主,曾侯谏(犁子)应参与了乙卯日的殷见。丁巳日周成王会同诸侯,会同之前有“大祀” “大”两个重要的祀典,大祀即祭祀天地,大乃祀方明之事,所记可与《仪礼·觐礼》对读。戊午日曾侯谏被周成王蔑历,并“敞白牡一”。敞者,高显之谓;“敞白牡一”,乃成王特赐曾侯谏以天子祭礼“白牡一”祭祀其父伯适,且其受赐之事早于周公旦,曾国始封君伯适是目前可考的周初首位获赐白牡祭祀的勋贵。己未日,成王大飨诸侯,并赏赐多邦伯。二铭所记会同之礼的仪程清楚,仪节详明,对深入认识周初会同礼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会同;殷见;大祀;大;敞白牡
《肩水金关汉简(肆)》断简缀合十则
姚磊
摘要:《肩水金关汉简(肆)》是新出的汉简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在核对图版、释文的基础上,对相关残简进行了拼缀,共得十则,分别是:73EJT37∶153+269、73EJT37∶468+925、73EJT37∶896+903、73EJT37∶1182+490+8、73EJT37∶1245+383+409、73EJT37∶1258+1291+1392、73EJT37∶1361+1353+1358、73EJT37∶1391+883、73EJT37∶1482+1010、73EJT37∶1251+1328,并对缀合缘由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肩水金关汉简;断简;缀合
●学术动态
碳十四测年技术前沿:新一代校正曲线IntCal20发布
刘睿良 理查德·斯达夫(Richard Staff)
编者按:碳十四目前已经成为考古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科技测年手段,但是任何碳十四数据转化为实际日历年份都离不开校正曲线。2020年,最新碳十四校正曲线正式发布,再一次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对于考古学界而言,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新发布的碳十四校正曲线是否会对已有年代序列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定性定量等方法细致对比了北半球新旧两条校正曲线(IntCal20和IntCal13),发现二者主要的区别存在于30000 BP之前和11000-10000 BP这两个大的时间范围内,而对于碳十四数据相对集中的中国新石器和青铜时代之年代框架影响甚微。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凡国栋 段姝杉 许静思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天鹅村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